近日,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毕,市场目光聚焦于身处投资“风暴”中心的基金经理们,他们如何看待产业趋势与中长期前景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中欧基金旗下三位擅长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分享了最新观点。
中欧基金权益投决会主席、中欧新蓝筹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周蔚文认为,人工智能产业在2024年多点突破,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更是取得重大进展。基于对未来两三年产业趋势向好的预期,一季度其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布局不断拓展,除了持续看好的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还延伸至AI眼镜等新型可穿戴设备,以及AI在教育、广告、游戏等应用领域。不过,周蔚文对光模块持谨慎态度,原因在于行业盈利能力处于高位,且DeepSeek的出现使短期算力需求重估,中长期供需关系有所平衡。此外,他观察到保险行业步入景气修复通道,资产端投资收益率边际改善,负债端结构优化,便择机增持了具有明显安全边际的头部保险企业。同时,因造船和化工行业景气度趋势边际恶化,且全球经济局势不确定性增强,降低了这类强经济周期、出口依赖度高的行业的部分持仓。
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蓝小康表示,市场运行层面,以科技为代表的互联网、新能源车、计算机、消费电子、军工等板块受到投资者追捧。但蓝小康认为科技、国防、金融安全相关产业都是系统稳定和系统竞争力的支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认同科技股定价中国综合科技竞争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认为强大的科技和生产力意味着中国不会产生金融系统性风险,以银行为代表的国家基础性行业的估值应回到合理水平。展望后市,蓝小康认为月度、季度维度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全年来看,随着中国政策前置,仍看好股市。配置结构上,他聚焦于高股息、一带一路、贵金属、供给侧改革、消费等方向资产,具体行业重点关注银行、非银、有色、工程机械等。
中欧养老产业混合基金经理许文星指出,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表现整体稳定,低估值低波动资产表现平淡,高估值高波动资产表现较好。其组合期间进行了部分个股止盈,同时增持部分表现低迷的低估值内需个股。许文星认为,技术成本快速下降可能不是新一轮资本开支周期的开启,而是提前收敛,全球资本涌入科技创新资本开支的周期或将进入向下收敛的调整周期。与此同时,AI技术伴随成本下降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投资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企业可能更具优势。此外,伴随科技突围和政策落地,中国经济微观活跃程度逐步回升,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有望走出通缩模式。中期来看,许文星相对看好广义服务业、基本消费以及可选消费,认为当前估值定价和企业盈利趋势隐含较高安全边际和较大向上期权价值空间。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