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第一天,A股喜迎开门红,
还记得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网叔刚说的吗?
“新一轮行情要来了!”
今天A股就喜提全线大涨!
上证指数基本已经修复了关税战以来的跌幅。
这几天,好多朋友问:
“网叔,接下来的行情怎么看?”
网叔依旧是那个观点:
市场反转,尤其是结构性反转,是大势所趋。
这个位置,真的没必要迷茫和悲观。
当下这个位置,牛市,正在悄悄酝酿。
不过,和以往那种全面牛不同,这次,更像是一场结构牛。
A股现在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5000家了。
每一家都涨?不太现实。
真正的机会,只会出现在那些基本面扎实、风口正对的方向上。
随着一季报披露结束、川普关税战缓和、国内政策不断落地,
决定中长期趋势的核心变量,正在向“牛”的方向靠拢。
1.0
新一轮牛市已经在酝酿了!
为什么网叔敢这样讲?
不是拍脑袋瞎蒙的,而是从宏观周期、政策节奏、外部环境等多个角度一一推演下来,得出的判断。
别看市场表面还波澜不惊,但在那些你没注意到的地方,牛市的种子,已经在悄悄发芽。
1、25Q1财报出炉,“触底反弹”这四个字写在脸上了
五一期间,网叔盘了一遍A股一季报,
先说营收,A 股(非金融石油石化)24Q4单季度营收同比+1.13%,25Q1单季度营收同比+0.36%,连续两个季度同比转正。
利润层面改善更加明显,在 24Q4 砸出“深坑”后,2025 年 Q1 迎来明显修复。
全部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5.15%,比去年提升了近19个百分点!
是自2022 年Q4以来首度录得正向增长。
如果看环比的话,改善更加明显:
再往下挖一点,从现金流的角度看,企业的资金面也在持续改善,资金回笼明显提速。
这意味着企业不是在靠“续命”,而是真正地“回血”了。
可以说,企业的基本面,确实已经走出了最难的时候。
触底反弹,正在上演。
2、外部环境:关税战的“最猛一拳”,已经挥过去了
特朗普刚上任不到百天,就开始“到处搞事”,点燃新一轮关税战。
4月的行情,大家都感受到了——A股、港股,一夜之间全线跳水,直接用最悲观的方式做了定价。
但紧接着,市场发现了一件事:特朗普=特没谱。
纸老虎吓人,但终究是纸。
美国那边股债双杀,自己都开始吃不消了,哪还能嘴硬?
更别说这个季度美债要集中到期6万亿,川普也不想为了“作妖”多掏利息。
所以他嘴上喊打喊杀,实际上还得乖乖谈判。
五一期间,已经有传言说,中美双方大概率会重新回到谈判桌。
网叔相信,咱们ZF会帮咱们把利益最大化谈出来的。
换句话说:
关税战最猛烈的冲击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市场修复预期的时候。
(PS:当然后面肯定还会有磕磕碰碰,但很难砸出像4月7日那样的大坑了)
3、政策面:子弹充足,后手很多
从去年“924”开始,到今年两会,政策转向非常明显。
股市、楼市、消费、收入……全都被摆在了核心位置。
说白了,这轮政策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惜代价稳经济。
货币政策方面,睽违十几年,转向了真正的宽松;
财政政策也不吝啬,用“更加积极”来形容,非常形象。
很多人说,政策讲了这么多,怎么还不见动静?
别急,网叔早就说过,
在中美大环境还没完全明朗之前,政策要有节奏,得“留一手”。
不是没有动作,而是在等一个最合适的出手时机。
就像打牌,你不能一上来就梭哈,得看准关键局,再把底牌翻出来。
关键不是看现在落地了什么政策,而是看还有多少储备政策。
懂得“节奏感”,才是真正理解政策逻辑。
比如,上周国新办已经放话:
6月之前将会推出一篮子“增量政策”。
就在刚刚,财政部长蓝佛安再次放话:
“将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信心实现2025年的5%左右增长目标。”
如果经济后续真有下滑趋势,政策可能会提前加码。
这,就是我们手里最大的底牌。
总结下来,现在的宏观环境,可以用一句话形容:
上有空间,下有底气。
乐观点看:数据在改善,外部环境在缓和,复苏有希望。
悲观点看:政策储备丰富,真有事还有人兜底。
最关键的是:A股估值还在低位区间,大多数行业还没涨起来。
这就意味着,现在是个难得的“性价比买点”:
买对了,吃到结构性行情的大肉;
买错了,也有政策兜底,风险可控。
总之,市场最难熬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下一轮牛市的地基,正在一点点打稳。
2.0
下一轮牛市,结构牛!
很多人一听网叔说牛市要来了,就开始天天盯盘,心里想着:“怎么还没涨?”
但你要知道,牛市真正开始的时候,往往是悄无声息的。
当你“感觉到了”,往往已经涨了一大截。
比如,今年以来:
A股已经有超过48只个股翻倍,正收益的股票接近300只;
港股更猛,翻倍股超过75只,正收益股票超过1000只!
别再等那种“锣鼓喧天、牛气冲天”的全面大牛市了。
这轮行情,大概率是结构性牛市。
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
不是大家都涨,而是部分赛道狂飙,其他赛道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这是由两个现实决定的:
一方面,A股体量已经是百万亿级别,想发动全面牛市?资金量要大到离谱。
另一方面,我们经济正处在深度转型+分化的阶段。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场“王朝更替”:
落后的产业,注定要被淘汰,行情自然难起色;
符合未来趋势的产业,才有机会率先突围,点燃行情。
所以关键问题是:
怎么找到未来真正有牛市潜力的方向?
网叔总结了三条主线,纯干货:
1、抗打击能力强,甚至能从中美摩擦中受益的方向
虽然最猛的关税风暴已过去,但别忘了,川普上任才不到半年,后面还有三年半。
2025年可能会比2018年更魔幻,
毕竟,这次川普几乎没人能拦得住他,随时可能“开大”。
所以,凡是内需驱动、对外依赖小的行业,都值得关注:
比如:本地消费(餐饮、旅游、线下服务)、科技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新能源、半导体等)
这些板块反而可能因“逆全球化”获得超预期表现。
2、有“增量”的板块:增量市场,或者增量资金
什么是增量市场?
简单说:这个行业还在快速扩张,有新用户、新需求不断进来。
比如新消费领域:盲盒、谷子经济、IP衍生、潮玩……一波比一波热。
什么是有增量资金?
就是政策支持方向明确,未来会有大资金源源不断流入。
比如宽基指数,后面会有养老金、险资逐步入场“抬轿”。
3、周期触底、即将反转的板块
最典型的就是网叔之前布局的医药组合:
创新药板块,业绩释放期已经到来,基本面支撑走强;
医疗器械板块,经历调整后,采购招标重启,行情回暖。
这些板块属于典型的“低估+底部+反转”组合,是聪明钱最喜欢埋伏的地方。
网叔自己就是按照这三个主线的思路在布局,也建议大家认真参考。
讲到底,投资拼的不是谁喊口号喊得响,
而是谁能顺着趋势,在别人没注意的时候悄悄上车。
真正赚大钱的那一拨人,往往不是在“万众追捧”的高点入场,
而是在底部无人问津时,默默收集便宜筹码,然后静静等着逻辑兑现、周期翻转。
这,才是投资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