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事吧?没事就吃溜溜梅!” 这句曾席卷社交媒体的广告语,不仅让杨幂的魔性表情包火遍全网,更让溜溜梅一炮而红。
近期,溜溜梅母公司—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溜溜果园”)再次叩响资本市场大门,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距离2019年A股IPO撤回已过去六年,这家 “中国梅王”能否在港股舞台上改写 “单品类依赖” 的故事?
青梅的崛起路
1999年,杨帆在安徽创立了溜溜果园的前身安徽溜溜果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01年,一次偶然的青梅制品研发,成为命运转折点。首款溜溜梅产品虽未被主动主推,却凭借独特风味在区域市场悄然走红。
2006年,杨帆做了个关键决策:停掉所有非梅类生产线,聚焦青梅深加工。这个在当时看似 “孤注一掷”的转型,为后来的品类垄断埋下伏笔。
2009年,“溜溜果园”品牌正式成立,选址安徽芜湖、福建诏安等青梅核心产区建设工厂,构建起 “从枝头到舌尖” 的初步产业链。
而真正让品牌破圈的是 2013 年的营销战役:邀请杨幂作为代言人,在湖南卫视等平台高频次投放 “魔性”广告,那句重复七次的 “你没事吧” 迅速形成传播裂变。
数据显示,广告投放当年,溜溜梅销量同比激增200%,营收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国内首个跻身 “十亿俱乐部” 的青梅零食企业。
在产品策略上,溜溜果园展现出精准的市场洞察力。公司早期以梅干为核心,陆续推出清梅、话梅、乌梅等细分品类;2019年推出梅冻新品类,首创 “吸嘴式果冻” 形态,上市首年销量即突破1.6亿袋,成为继梅干之后的 “第二增长曲线”。为保障原料供应,公司采用“龙头企业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在全国布局10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统一供苗、技术指导和定向收购,既稳定了青梅品质,也带动超5万农户增收。
“单核驱动”
尽管构建了梅干、梅冻、西梅三大产品线,溜溜果园的营收结构仍呈现高度集中特征,这种 “单核驱动”模式在带来品类优势的同时,也埋下了风险。
2022年-2024年(下称“报告期”),溜溜果园收入分别约为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同期,年内利润及其他全面收益约为6843.2万元、9923.1万元、1.48亿元。
从营收结构看,梅干零食仍是溜溜果园的核心支柱。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品类贡献当期60.3%的收入。其中,梅冻品类则承担着第二增长曲线的角色,报告期内收入占比从19.6%提升至25.4%,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产品策略调整,梅冻的千克均价从2022年的27.2元降至18.6元,直接推动销量从8.5千吨增长至22千吨,体现出“以价换量”策略在扩大市场份额上的成效。
不过,溜溜果园的核心品类的盈利水平仍面临压力。
具体看来,梅干零食毛利率从2022年的39.6%降至2024年的32.1%,西梅产品毛利率从36.7%同步下滑至32.4%,新晋主力梅冻的毛利率亦较2023年出现回落。
为应对市场竞争,梅干零食三年间单价累计下调10.7%,从39.4元/kg降至35.2元/kg,同期销量增长34.6%,从20.5千吨至27.6千吨。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数据显示,梅干零食、西梅、梅冻三大品类合计贡献99.3%的收入,其中梅干零食占比下滑至60.3%,梅冻提升至25.4%,西梅稳定在13.6%。
报告期内,溜溜果园的原材料成本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分别为4.89亿元、5.76亿元及7.71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依次提升至41.7%、43.5%及47.7%。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源依赖型企业,其原材料供应易受自然环境、市场供需等多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频繁,直接推动生产成本上扬,对利润空间形成持续挤压。尽管公司通过多产区采购布局、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等方式增强供应链韧性,但自然因素的不可控性仍使原材料供应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产品质量稳定性及生产效率产生潜在影响。
依赖营销
IPO日报发现,溜溜果园呈现“重营销轻研发”特征。
招股书显示,公司研发费用由2023年3361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1895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团队规模仅26人,占总员工人数的1.2%。
同期,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员工人数却高达523人,占总员工人数的24.5%。
报告期内,溜溜果园的营销开支分别为6965万元、7710万元以及6075万元;广告开支分别为6666万元、7422万元以及7902万元,投入较高。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高强度营销投入虽推动了规模增长,但也对利润水平形成侵蚀,侧面反映出产品自身竞争力仍需提升,品牌建设尚未完全摆脱“流量依赖”模式。
与此同时,2024年政府对公司补贴达3380万元,相较于2023年大幅度增长,而同年公司净利润为1.48亿元。对此,业内人士说道:“这或可以表明公司盈利对外部支持存在一定依赖,自身‘造血’能力存疑。”
环保遭罚
与此同时,公司自身还面临着环保危机。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中国梅产品行业相对分散且竞争激烈,市场参与者超过数千家。
2024年,中国梅产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按零售额计)达到499亿元,前五大公司占市场份额的14.6%。同期,公司在梅产品行业中排名第一(按零售额计),市场份额为7.0%。与此同时,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综合型品牌凭借全品类布局和多元渠道优势,持续对垂直品类企业形成挤压,竞争局面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溜溜果园在消费者中的口碑受到挑战。
其中,明星产品溜溜梅在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有421条投诉记录,主要涉及异物混入、产品变质等品控问题。
然而,溜溜果园曾多次因为环保问题遭到处罚。
诏安县环境保护局官网显示,2016年5月9日,福建省诏安县环境保护局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诏安溜溜超标排放水污染物,对其处以罚款22740元;同年11月16日,诏安溜溜公司的生产废水通过污水管道的窨井下方缺口排入雨水沟,漳州市环境保护局对其处以罚款48467元。2018年5月10日,诏安溜溜在厂区新增杨梅生产线和10t/h锅炉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诏安县环境保护局处以罚款10万元。2018年5月30日,漳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诏安溜溜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被罚款20万元;因车间污水收集管道有破损,有生产废水在该破损处排入雨水沟,被罚款30万余元。2021年9月,太原日报报道,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抽查时发现,溜溜果园生产的尼嗒芒果中霉菌数不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来源:诏安县环境保护局
在港交所ESG审核趋严的背景下,此类问题可能成为上市进程的重要关注点。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