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姿辰
靠新冠口服药一夜成名,但更想讲好新故事,可能是真实生物再度递表的心情。
2月18日,港交所网站显示,真实生物已递交招股说明书,拟赴港上市。作为一家成立13年的生物科技公司,真实生物的高光时刻是2022年,当时,公司的核心产品阿兹夫定成为国内首款抗新冠口服药物,上市当年就一举拿下超10亿元销售额。
如今,公司的最新招股书在“以研发为驱动力的生物科技公司”的定位前添了“创新”二字,希望解决的问题从“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细化为“解决现有治疗方案中的耐药性问题”,都体现着公司加码抗感染和肿瘤领域的决心。
深扎抗病毒领域,横跨新冠和HIV两大赛道
当下,抗病毒药物的市场潜力还在不断释放。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8年至2023年,中国抗病毒药物市场由2018年的35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7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1%,是全球增长率的两倍还多。
其中,艾滋病和新冠是抗病毒药物市场的主要赛道,阿兹夫定都有参与,而其能够横跨两条赛道的原因,是阿兹夫定作为一种嘧啶核苷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而且,它在病毒感染治疗领域展现了卓越的效果:不仅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还能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在真实世界数据中及由独立第三方发表的70篇论文中得到了证实。
在艾滋病领域,阿兹夫定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双靶点口服核苷药物,可以与不同机制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药,是多种二联或三联ART(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即联合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来抑制HIV病毒复制)方案中的骨干药物;在抗新冠领域,阿兹夫定是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引起COVID-19的病毒SARS-CoV-2的复制。
真实生物的商业化,也是由这颗白色药片开启的:2021年7月和2022年7月,阿兹夫定先后获得国家药监局的附条件批准,被用于治疗HIV感染和成人普通型COVID-19,2022年7月,公司与复星医药签订独家商业化战略合作协议,当年的销售额就超过10亿元。
截至2024年1月,阿兹夫定终端销售超1000万瓶,是全球最畅销的新冠药物之一。2023年和2024年,真实生物分别实现收入3.44亿元、2.38亿元,均来自阿兹夫定。去年9月,真实生物终止与复星医药的合作,自建了超30人的商业化团队,已经覆盖了多家头部电商平台和广泛医疗终端。而在成功续约2024年医保目录后,阿兹夫定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超5万家医疗终端,新适应症获批后可提前2—3年时间进入一线医疗终端销售。
当前,艾滋病再次成为阿兹夫定的主场。根据招股说明书,目前真实生物共有3条针对HIV感染的在研管线,已经获批的靶向RT-c/Vif的阿兹夫定,预计在2025年底前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临床试验报告;CL-197是一款开发中的新型口服HIV候选药物,其活性成分的半衰期长达168小时,有望将服药频率从阿兹夫定的每日一次延长到每周一次,计划在今年完成I期试验,公司还计划在海外提交CL-197的IND(临床试验申请)。
另外,真实生物还有意让CL-197和阿兹夫定“联手”,打造全球首款全口服长效仅每周服用一次的HIV治疗药物。尽管该管线还处于临床前阶段,但其竞争力已经足够有想象力,因为即便是去年被《科学》(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科学突破之首、号称只需每半年注射一次的来那帕韦钠(lenacapavir),也必须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耐药患者,目前的现有药物仍需每天服用。
重押肿瘤领域,阿兹夫定联合疗法值得关注
根据招股说明书,真实生物正在重押肿瘤领域。与3年前相比,公司的肿瘤条线从7条增加到12条,占比超过70%,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
资料显示,作为过去30年来唯一一款具备双重机制的高选择性核苷类药物,阿兹夫定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及透过免疫调节提高免疫力,进一步发挥抗肿瘤作用。
据披露,真实生物正在开发阿兹夫定和PD-1联用方案,用于肝癌、结直肠癌的治疗;氘代奥希替尼——哆希替尼目前在I期临床中,哆希替尼与奥希替尼的疗效相似,且表现出更佳的安全性。去年11月,真实生物还递交了阿兹夫定与哆希替尼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申请。
从已有成果看,阿兹夫定/PD-1的联合疗法用于治疗肝癌和结直肠癌,动物实验数据表明已实现肿瘤100%消除。在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上,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对于末线肺癌患者,达到100%有效控制,标志着该联合疗法具有极高的抗肿瘤活性和潜在的临床价值。
阿兹夫定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试验,则于2024年9月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已于2025年1月在上海启动I期临床试验,截至目前已有三名患者入组。这项扩展的适应症在药物的安全性已有数据验证,在实际药物获批过程中将大大缩短上市时间,快速推向市场。
阿兹夫定/哆希替尼联合疗法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动物模型显示肿瘤抑制率达到92.82%;阿兹夫定单药疗法及阿兹夫定╱CTX联合疗法治疗血液肿瘤,动物实验数据显示单药疗法对血液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在联合疗法中实现肿瘤100%消除。
更值得注意的是,凭借在药物研发方面的丰富经验,真实生物已经建立了综合全面的研发平台,包括高选择性新型核苷类广谱抗肿瘤药物研发平台、TOPO1抑制剂及XDC药物研发平台、药物靶点发现及验证平台和创新药物设计及优化平台。
目前,公司还在开发靶向拓扑异构酶I(TOPO1)酶的抗癌药物的项目,这个项目有着“AI+医药”的背景,真实生物研发团队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方法,突破传统喜树碱类药物的结构限制,改变母核结构,发现数百个全新结构的新型TOPO1抑制剂分子,和多个具有新一代毒素性质的候选化合物。
其中,首个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药物——ZSSW-136已被发现,在临床使用最广泛药物伊立替康的耐药肿瘤类器官实验中,ZSSW-136的活性是伊立替康的400倍,动物模型上能完全抑制肿瘤生长,临床价值突出。
另外,公司还通过ZS-1003筛选出多个优质毒素候选化合物。与常用ADC毒素相比,这些候选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相当,成药性却更优。在ADC药物研发火热的当下,这些具备全新母核结构的毒素分子有望突破常用毒素耐药困境,若用于各类XDC偶联药物项目,潜在BD价值极具想象空间。
明星科学家团队,串联创新药研发全流程
在全球抗艾领域,吉利德是绕不开的龙头;在真实生物,作为董事长、CEO兼首席科学官的杜锦发,是绕不开的灵魂人物,而这家跨国药企和这位“海归”科学家,有过三次不浅的交集。
一是1998年,杜锦发加入美国生物制药公司Triangle,3年后该公司被吉利德收购;二是2001年至2011年,杜锦发在一家美国临床阶段制药公司Pharmasset任职,这家公司于2012年被吉利德收购;三是2012年至2015年,杜锦发入职吉利德,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主要负责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仔细复盘,这三次交集都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具体来说,杜锦发在Triangle期间参与开发的抗艾药物恩曲他滨(FTC),后来成为吉利德十余年的创收主力;杜锦发在Pharmasset期间参与研发的核苷抗丙肝药物,就是后来让吉利德揽收上千亿美元的丙肝治愈药物索非布韦(Sofosbuvir)。该药物荣获盖伦奖,还被《细胞》杂志赞誉为当代重大公共卫生成就。
而且,杜锦发在吉利德担任高管期间,吉利德在丙肝和艾滋病治疗方面取得诸多突破,基于索非布韦的复方药物Harvoni,进一步提高了丙肝治疗的便利性和治愈率,Truvada则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暴露前预防(PrEP),成为全球首款预防HIV感染的药物。
据媒体报道,真实生物的创始人王朝阳为了邀请杜锦发加入公司,2012年—2015年期间数十次飞往美国,最终在2015年成功说服杜锦发回国,此后,有了首席科学官带头的真实生物开始羽翼丰满,研发管线也日渐丰富。
在科学家团队中,与杜锦发并肩作战的还有党群、罗锋、郭昌月、李磐等,他们均在国际知名生物医药公司任职多年,在创新药物研发、转化医学、临床试验管理等关键领域,平均拥有近30年经验,共同保障药物研发的全流程。
其中,党群作为公司总裁兼首席商务官,负责公司的业务发展及集团上海研发中心的管理;罗锋作为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开发官,主要负责管理北京研发中心(包括转化医学、临床医学、临床运营、数据统计、注册申请及药物警戒等部门);郭昌月和李磐作为公司副总裁,分别负责深圳真实大分子药物的研发及行政管理、集团小分子药物的研发。
不难想象,借IPO募资之势,真实生物有望再度加码HIV与肿瘤药物研发,加快阿兹夫定等候选药物的临床步伐。而这,也可能是真实生物拿到国际市场入场券,让世界看到中国创新的发光点。
参考资料:(仅供检索,不作为稿件内容)
1、真实生物二度递表素材两点
2、真实生物两份招股说明书
3、首款国产新冠口服药,一场煤老板与科学家的孤注一掷
https://36kr.com/p/1874825296823169
每日经济新闻
上一篇:X.Game解析热点事件激荡下的比特币BTC最新价格
下一篇:ETF日报复盘|沸腾!再度突破2万亿!AI概念涨疯了!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159363)狂涨超6%创新高,港股AI巨头量价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