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佰
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登陆深交所主板以来,A股市场已逾两年半未见新的银行身影。
不过,这依然没有阻止银行上市的热情,截至目前A股仍有包括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昆山农商行、广州银行以及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东莞银行等在内的7家银行正等候上市。
东莞银行可以说是众多银行中对上市最为执着的一家,自2008年启动IPO以来,上市之路至今已走了16年。6月29日,东莞银行再次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这是其自2019年11月以来,第四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
长达16年,东莞银行依然没有拿到资本市场的入场券,如今再度更新招股书,东莞银行能否成功敲响A股上市钟声呢?
董事长、行长已完成换届 近年业绩连涨
资料显示,东莞银行成立于1999年9月,是一家在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东莞银行设有总行营业部、13 家分行、165 家支行, 覆盖广东省主要城市及湖南、安徽部分地区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过去1年,东莞银行的高层陆续完成调整。2023年10月,程劲松获选东莞银行董事长,当年11月,程劲松的任职资格获核准。今年4月,东莞银行发布公告称,谢勇维担任东莞银行副董事长、行长的任职资格,获得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核准。
此外,就在今年6月中旬,东莞市国资委官网显示,东莞银行还面向全国招聘公司总行副行长1名。该职位主要负责银行整体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工作,负责银行的经营管理、战略规划与组织建设等相关工作。
对于这套新班子来说,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东莞银行完成A股上市。
事实上,早在2008年3月,东莞银行便首次提交申请材料,踏上了A股上市的征程。2012年,该行进入IPO的“落实反馈意见”阶段,但随后在2014年因未完成预披露程序而终止了审查。在此期间,东莞银行还曾传出计划赴港上市的消息,然而最终并未成行。
2018年,东莞银行重启上市进程,在广东证监局完成了辅导备案登记,并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到了2019年,该行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反馈意见。随着2023年3月全面注册制的正式落地,东莞银行完成了申报工作,其IPO上市审核也随之转移至深圳证券交易所。
尽管东莞银行IPO“屡试不第”,但业绩却始终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从招股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东莞银行近年来无论是在营收还是资产规模方面,都实现了快速的扩张和增长。
根据东莞银行的招股说明书,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总收入105.87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0.67亿元,同比增长6.06%。
截至2023年末,东莞银行的总资产达到6289.25亿元,同比增长16.81%,相较于2022年末的5384.19亿元以及2021年末的4827.84亿元,总资产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同期,东莞银行的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为3277.27亿元,同比增长12.84%。
回顾东莞银行的历史财务数据,该行的业绩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2020年至2022年,东莞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1.58亿元、95.11亿元和102.79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28.76亿元、33.20亿元和38.33亿元,逐年攀升。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佳 内控管理待完善
目前,东莞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在广东省城市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二,而在东莞地区的中小商业银行中,其存款规模和贷款规模均位居第二。
近3年来,东莞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尽管该行在保持资本充足率稳定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但与行业内可比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相比,其资本充足状况却显得并不那么乐观,尤其是在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更是凸显出了一定的差距。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东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32%、13.42%和13.75%,尽管与可比上市银行均值相比波动较小,但这一数值也并未能显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
同时,更令人关注的是东莞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这两个更为关键的指标上,东莞银行的表现明显逊色于同业。具体来看,报告期各期,东莞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4%、9.75%和9.91%,而同期可比上市银行的均值则分别高达11.40%、10.68%和10.58%。同样地,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东莞银行也未能摆脱落后的局面,报告期的数据分别为8.64%、8.56%和8.87%,而市场均值则分别为9.63%、9.39%和9.41%。这些数据不仅揭示了东莞银行在资本结构上的短板,也对其未来的业务扩张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尽管东莞银行在报告期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达到了监管要求,但仍低于可比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
对此,东莞银行称,由于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工具补充渠道受限,主要依赖留存利润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据了解,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7.805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31.221亿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以提升资本充足率,这也解释了该行为何如此坚持IPO。
此外,东莞银行在内控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今年3月,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强制借款人购买保证保险以及金融服务违规收费,东莞银行被罚款210万元;4月,东莞银行广州分行因未办妥抵押(预告)登记或抵押合同备案即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被罚款35万元。
而从2021年到招股书签署日,东莞银行在报告期内共受到行政处罚11宗,罚款金额合计586.73万元。具体来看,东莞银行存在多次个人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的情况,今年被处罚的问题已涉及8项,包括贷款被挪用于申购基金以及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等。
此外,报告期内,东莞银行的诉讼案件数量分别为1204件、1552件和3318件,涉及的诉讼本金则分别为19.92亿元、24.10亿元和27.17亿元。从这些数据来看,东莞银行在2023年的相关诉讼案件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多项指标低于可比上市银行平均值 资产质量存风险
在东莞银行持续展现稳健增长态势的背后,其资产质量的隐忧逐渐浮出水面。2023年,该行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净息差与净利差均显著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一趋势自2021年起便逐步显现,净息差由1.79%逐年下降至1.61%,净利差亦从1.82%滑落至1.63%。东莞银行将此归因于贷款收益率的显著下滑,尤其是在2023年,这一因素尤为突出。
贷款业务作为东莞银行的中流砥柱,占据了总资产的51.02%,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是这一核心业务领域,潜藏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对手方违约的可能性,如同一枚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东莞银行的资产安全。尽管从数据上看,东莞银行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93%的相对稳定水平,但不良贷款余额的持续攀升——从2021年的25.9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0.46亿元,无疑为东莞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
更为严峻的是,受房地产行业及建筑业等行业波动的影响,东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过去两年中连续下滑,从2022年的254.3%降至2023年的252.86%,这是该行近3年来首次出现拨备覆盖率下滑趋势,进一步凸显了其资产质量下行压力。
东莞银行在招股书中指出了潜在的风险,若信贷风险管理未能有效应对,贷款组合的整体质量将面临严峻考验,不良贷款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大,从而对东莞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此外,东莞银行在迈向资本市场的征途中,仍面临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复杂的股权结构。招股书显示,东莞银行股东众多,法人股东占据绝对多数(76.91%),而自然人股东则相对较少(23.09%)。更为关键的是,前十大股东中除东莞市财政局持股超5%外,其余均为持股比例较低的东莞本地民营企业,这种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使得该行缺乏明确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尽管东莞银行明确表示,其已确权的股权体系清晰透明,排除了信托、委托代持等名义股东与实际股东不符的情况,且不存在任何股权权属不清的潜在法律纷争。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股权的过度分散无疑增加了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和治理难度,也可能为银行的长期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总体而言,东莞银行历经长达16年的IPO征途,其业绩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然而,在资产质量、内控管理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东莞银行最终能否叩开A股大门,IPO参考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