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科技行业的一片喧嚣中,又一家企业踏上了赴美IPO的征程。9月17日,元保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保”)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上市招股书,拟在纳斯达克上市。然而,这家在2023年按首年保费计算已成为国内人身险市场第二大分销商的企业,却并非如表面上那般光鲜亮丽。
元保的崛起,离不开其独特的“魔方业务”。通过“0元保”“1元保”等低价策略,元保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上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付费用户数量在短短一年内就实现了数百万级的增长。然而,这种以低价为诱饵的营销策略,却也为元保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黑猫投诉平台上,元保相关投诉共有1181条,其中不乏“恶意扣款”“虚假宣传”等严重问题。有消费者反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擅自扣除费用,或者被开通了自动扣款服务,而一旦发现问题,想要退款却困难重重。这些投诉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让元保的口碑直线下滑。
更令人担忧的是,元保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尽管监管部门已经明令叫停了“魔方业务”,但元保与险企之间的佣金合作方式仍然存在诸多漏洞。用户只要在页面上进行了一次授权,后续无论是产品升级还是发布信息,都被默认为同意或已知。这种“一通百通”的做法,无疑为消费者埋下了更多的隐患。
除了营销策略和合规问题外,元保的产品战略也备受质疑。元保的产品整体以更低的价格覆盖老年人及下沉市场,看似是在推动保险的普惠性,实则却是在利用这些群体的信息不对称和弱势地位进行“收割”。这些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对于互联网操作不熟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扣费了,更不知道如何维权。
从产品结构上看,元保以医疗险作为切入点,通过低价的百万医疗险吸引用户。然而,医疗险的等待期却成为了元保规避风险的“利器”。即使用户只支付了第一个月的低价保费,后续取消了自动扣费,元保也不会因此亏损。而那些忘记去掉自动扣费的用户,则成为了元保的长期客源。
然而,这种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的盈利模式,真的能够持续吗?元保在招股书中显示,其运营成本和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极高,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投入了运营。这意味着,元保在获取用户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真正能够转化为稳定收入的却寥寥无几。
更糟糕的是,整个保险科技行业都面临着融资停滞的困境。元保虽然在成立初期获得了数十亿元的融资,但这也是其最后一次融资。在营收跟不上、行业融资停滞的双重压力下,元保不得不选择上市输血。然而,上市后的元保真的能够摆脱困境吗?
从已经上市的保险科技企业的表现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破发或股价一路下挫的窘境。元保上市后是否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还是一个未知数。
综上所述,元保保险经纪赴美IPO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隐忧。从营销策略到合规问题,再到产品战略和盈利模式,元保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元保的未来堪忧。作为消费者和投资者,我们也需要保持警惕,理性看待这家企业的上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