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创始人
2024-09-05 16:45:47
0

导读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经济体,中国为供应链伙伴提供金融服务,就是在弥补优质全球公共产品缺口。加大中国金融体系对全球供应链的支持与保障力度,可以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基础,以国际货币金融变革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 王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全球供应链体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包容性和韧性。包容性发展是普惠的,意味着各方参与主体能够普遍地从全球供应链模式中受益,供应链上所开展的经济活动不仅能提高核心主体的福利水平,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几乎所有相关主体的福利水平。有韧性的发展具有抗风险能力,要求供应链上主体在面对各种冲击时能够迅速调整适应并恢复运行,甚至在识变应变之外还能够“化危为机”。

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资金流动几乎贯穿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每个节点,所以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际货币金融服务。高质量的金融支持与保障可以提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福利水平,也有利于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中国金融服务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向世界提供优质全球公共产品,有利于在推动国际货币金融变革的过程中实现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01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日前发布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该系列报告旨在忠实记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深度研究这个进程中各个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热点难点。课题组以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动态追踪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过程。[1]该指数综合考虑了人民币在贸易计价结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储备等方面执行国际货币职能的情况,RII数值越大,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越高。

2023年RII四个季末数值分别为5.21、7.13、6.42和6.32,全年的季度平均值为6.27,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22.9%,继续保持长期向上趋势。由于部分全球数据仍未披露,目前得到的2024年第一季度末RII初步匡算值为6.28,与去年的季度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见图1)。

截至2023年底,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国际化指数分别为51.52、25.03、3.76和4.40。过去5年,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的国际化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23%、-1.34%、-2.65%、0.22%和16.56%。不难发现,即使在外部环境极其严峻、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倍受打压的情况下,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同期表现相比,人民币国际化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见图2)。

图1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图2 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比较

从RII细分指标情况看,在贸易计价结算方面,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创历史新高,2023年底全球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占比达到4.43%,全年季度平均值同比增长34.18%,对当年RII变化的贡献度约占三成。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为4.41%,继续稳定在历史高位。

在国际金融计价交易方面,人民币直接投资稳步增长,信贷与债券融资大幅攀升,尽管投资端承压,仍有效推动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综合指标继续向上突破,2023年季度平均值同比增长28.80%,对当年RII变化的贡献度高达近八成。在国际资金成本激升、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人民币融资成本保持相对低位,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融资货币,使人民币国际使用一举突破了“融资贵”瓶颈。

在国际储备方面,在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数据中,人民币占比自2022年起已缓慢下降至2.29%,一定程度上拖累了RII表现,对当年RII变化的贡献度约为负一成。

02

“逆全球化”危害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全球供应链是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是全球供应链体系萌芽、初步形成到快速发展全过程的重要推手。最初,凭借工业革命后的较高生产力水平,主要发达国家主导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供应初级品和农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并出口最终品”的国际分工。20世纪80年代,以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进行了工序型国际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主导形成了“发达国家掌握核心技术、品牌和消费市场,发展中国家从事组装加工”的以技术为基础的深度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在供应链中承担高附加值工序,发展中国家被分配了技术含量较低且附加值较低的工序。全球供应链自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进入21世纪后,各国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进一步在全球分散,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通过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的国际贸易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全球供应链体系更加成熟。一方面,跨国分工愈加精细、复杂,产品从开始生产到最终消费,经历的跨生产阶段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将产业重心转向了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了70%。

2008年是一个关键转折点。此前一直主张经济全球化、主导国际分工的发达国家,由于自身产业空心化等原因相继爆发金融危机。反观中国,不仅受金融危机影响小,更在危机后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引擎。这个借着改革开放、人口红利和优惠政策才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后来者,虽然是被动参与全球分工、接受发达国家国际产业转移,但是加入WTO后五年就成为全球第二大货物贸易国、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依靠制造业基础在全球危机中表现出了更好的经济韧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主张经济全球化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技术封锁、加征关税、限制投资、立法补贴等多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推动制造业回流,在全球范围内强推“逆全球化”“去中国化”,导致全球供应链体系逐渐偏离其原本的轨道。近年来它们更是挑起对华贸易摩擦和“科技脱钩”,试图通过“卡住”上游供给来极限打压中国在关键产业链的发展能力,不惜以全球范围的“脱钩”“断链”来扼杀中国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转向,一边推升了全球供应链成本,使得疫情后的世界经济复苏更加艰难;一边制造着世界各国对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普遍焦虑,导致原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被迫进入到动荡重构中。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发达国家意志进行的全球供应链重构,不仅赋予了发达国家对供应链上相关主体的生杀予夺之特权,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供应链脆弱性。尽管发展中国家对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贡献度在上升,但是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主要国际货币和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社会标准环境标准制定权等关键环节,几乎全部垄断在发达国家手上。中美贸易摩擦说明掌握核心技术一方对高科技产业链拥有绝对支配力。将俄罗斯主要银行踢出SWIFT系统、禁止其使用主要国际货币完成跨国交易,反映出金融制裁对一国供应链安全具有颠覆性影响。美国、欧盟因为拥有话语权,所以只需以“国家安全”“去风险”为借口,就可以毫不顾忌地运用立法和监管手段任意更改国际贸易规则、利用“长臂管辖”随时随地实施经济制裁。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逆全球化”的目的就是发达国家要对供应链上这些关键环节继续保持垄断,本质上是要重新回到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哪怕这样做会实质性地损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正当发展利益并且提高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

03

可持续全球供应链离不开国际货币金融服务

参加全球供应链合作,是一国融入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方式。但供应链上的绝大多数参与主体又是被动与弱势的,只能依靠其他有能力者来整合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并非任何一个主权信用货币都有条件发挥国际货币职能,也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金融体系有能力有意愿服务于全球供应链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供应链体系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都具有全球公共产品属性。而且,无论是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还是能够与之适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现阶段都存在明显的供给缺口,无法满足全球发展和各国经济金融安全的需要。

问题在于:谁来整合全球供应链?谁来为可持续全球供应链提供国际货币金融服务呢?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以“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为主题,为探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可持续全球供应链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报告从资金融通、风险管理和跨境支付等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国际货币金融服务如何为全球供应链上的经济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从而改善相关国家(地区)福利水平,并提升全球供应链的韧性。研究发现,越是处于全球供应链重要位置的经济体,其通过金融服务功能来提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福利水平、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的效果越是显著,而且伴随一国金融体系服务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该国货币的国际使用基础也必然更加夯实。

在模型模拟、案例研究、文献分析基础上,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金融体系融资效率提升,可以缓解供应链上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通过全球供应链将成本节约效应反馈给全球消费者;可以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提升一国(地区)面对关键技术领域供应链冲击的应对能力。第二,金融体系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可以缓释供应链冲击产生的全球经济波动。完善的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促进贸易,通过比较优势提升供应链上各国(地区)福利水平;巨灾保险和各类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等对全球供应链伙伴的负面冲击;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可以提升政策协调水平,削弱各国政策的负外部性,降低供应链上企业面临的宏观风险。第三,跨境支付效率提升,可以通过成本节约效应直接提升供应链上各国(地区)的福利水平。支付结算货币多元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低供应链冲击引发的汇率风险。

加大中国金融体系对全球供应链的支持与保障力度,可以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基础,以国际货币金融变革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工作方向包括:第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以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推动制定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全球标准,以高水平金融开放促进全球供应链互联互通。第二,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定制化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案,构建政企协同的供应链保险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风险管理对供应链稳定的保障作用。第三,提高CIPS对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服务质效,更好支持“一带一路”、RCEP等重点区域的贸易投资活动;参与国际组织牵头的跨境支付标准研制工作,积极提供安全、便捷、可兼容的跨境支付服务。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经济体,中国为供应链伙伴提供金融服务,就是在弥补优质全球公共产品缺口。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国际计价货币、国际支付货币和国际安全资产的新增选项,也是中国在供给优质全球公共产品。然而,中国在现行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同样缺乏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样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如此,由于挑战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和金融霸权,中国正在全球范围遭遇围追堵截。

如果现行的主要国际货币和国际金融基础设施不能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而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国家又被限制提供国际货币金融服务,那么从全球发展和全人类福祉角度出发,这样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显然与全球供应链体系并不适配。如果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重要国家不仅拒绝提供充足有效的金融支持,甚至还利用金融垄断地位任意提高融资成本、禁止国际交易或中断跨境支付,那么对全球供应链安全和相关各方福利水平就会产生灾难性影响。由此可见,国际货币金融服务对于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其实是“双刃剑”。

资金融通、风险管理、支付体系都是典型的指向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功能。一旦掌握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的国家将这些金融服务功能异化为地缘政治工具或大国竞争武器,说明它们已经与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背道而驰。若“公器私用”问题频繁出现,甚至严重到阻碍贸易、损害繁荣、破坏全球供应链正常运行的程度,为了保障大多数国家的安全与福利,基于可持续全球供应链来推动国际货币金融变革就成为了一项必要而且迫切的正义事业。

04

全球重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理论研究和经验事实都充分表明,全球化生产模式使世界各国可以专注于自身比较优势领域;全球范围专业化分工带来的低成本红利,促进了世界经济长期蓬勃发展,也普遍地提高了供应链上各个合作伙伴的福利水平。以电子信息领域为例,其特点是:产业链绵长,技术具有高度复杂性,而且技术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这就意味着,任何单一企业或国家可能没有办法做到在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换言之,唯有合作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通过不断发展才能实现相关主体的切实利益。

虽然中国是“逆全球化”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但是困境中也能看到希望。凡事都有两面性。目前地缘政治风险达到冷战以来的最高水平,大国博弈与货币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中国主张的新型经济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被个别国家看作是威胁和进攻,因而会遭遇巨大阻力甚至面对“金融核战”威胁。另一方面,很多国家(地区)出于对自身安全性的考虑,全力增强双边本币合作与区域对接,积极推动国际计价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这就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创造了新的空间。这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仍然能够逆风向上给出了合理解释。

也要看到,即使在美国政府持续施压之下全球供应链被打散,但仍未完全断开。中美直接贸易联系明显减弱,各自最大贸易伙伴均已改变。不过与此同时,墨西哥、越南、印尼等国更多地嵌入到中美之间,中间节点增多使全球供应链的战线拉长,也更加多元化、分散化。而且随着这些中间贸易伙伴日益加深与中国供应链的联系,中美两国的间接贸易联系反而还增强了。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在全球供应链合作中取得了伟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中国更是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因为我们相信“发展才是硬道理”,塑造“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是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始终坚持以开放促合作,坚信“合作能够发展,发展可以共赢”,践行和平发展和多边主义,团结一切有生力量,致力构建包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供应链合作网络。

尽快走出全球经济停滞困局,这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为此需要全球共同行动来解决全球重大问题。面对“二战”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全球重大变化和挑战,正是因为践行和平发展和多边主义,世界各国团结一心与通力合作,才能共克时艰,重返经济增长的正轨。面对当下多重危机叠加的复杂形势,仍然必须依靠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找出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解决方案。

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80周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这段历史证明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意义。只需世界各国选择精诚合作和全球共同利益,即使是面对“二战”后的满目疮痍,一个为建设和平、繁荣新世界而诞生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曾经书写下成功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历史篇章。我们愿意相信这样的历史会重演。

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国际货币金融垄断,以中国金融服务和人民币国际化来支持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长远看,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化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实现真正践行多边主义的全球金融治理而不懈努力!

事虽难,做则必成!

[1] RII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率先编制,于2012年首次正式披露。

本文已在《当代金融家》2024年8月刊发表。

版面编辑|单抒文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主编|朱霜霜

近期热文

  • 日本存款保险制度与风险处置机制的改革与启示
  •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理论、案例与政策分析
  •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协议内容与发展历程
  • 海外之声丨央行数字货币与隐私保护
  • 周末读史 | 从货币流通量看清代前期的经济增长与波动

相关内容

上半年深市ETF成交活跃度...
随着国内ETF市场认知度逐步提高,投资者对ETF的接受程度日益增强...
2024-09-20 08:49:06
AI智读:顺丰系第五IPO...
继上次AI智读阅文财报后,我们又提升了阅读能力。Alice Rea...
2024-09-20 08:47:10
全球最大黄金ETF--SP...
每经AI快讯,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Trust...
2024-09-20 07:35:35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9月18...
每经AI快讯,当地时间9月19日,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表示,...
2024-09-20 07:35:02
美元指数微跌,非美货币多数...
每经AI快讯,周四(9月19日),纽约尾盘,美元指数跌0.3%报1...
2024-09-20 07:35:02
机构:中国货币政策空间打开...
证券时报记者 孙翔峰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联储宣布,联邦基金...
2024-09-20 07:34:43

热门资讯

货币信贷改善将推动钢市“供需转... 宏观数据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5.05万亿元,同比...
How to Reduce t... 1. The hazards of solder balls There are solder ba...
神秘资金连续流入创业板ETF,... 神秘资金连续第二日强势流入易方达创业板ETF,9月10日,11.28亿元净流入易方达基金创业板ETF...
AI客户交互软件提供商Gene... 据知情人士透露,人工智能客户交互软件提供商Genesys Cloud Services Inc.已选...
益诺思启动科创板IPO 近日,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益诺思”)披露科创板IPO招股意向书,并公布上市发行安排...
Insta360创始人刘靖康再... 8月15日,影石Insta360创始人刘靖康在发文澄清IPO相关质疑后,再度发文称:“企业申报A股时...
估值百亿美元,“明星独角兽”被... 车好多,又被传赴美IPO了。 今日,据IFR,拥有二手车交易平台瓜子二手车的车好多集团正在考虑在美国...
日本7月货币存量M2同比增1.... 每经AI快讯,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日本7月货币存量M2同比增1.4%,前值增1.5%;M3同比增0.9...
比特币跌破51000美元,跌超... 鞭牛士 8月5日消息,比特币今日跌幅进一步扩大,目前已跌破51000美元,跌超14%。
【网经社月报】7月数字教育动态... 2024年7月份,数字教育领域又发生了哪些事情?以下为网经社教育台带来本月最新动态回顾。 【要闻速...